交通廊道 Transportation Corridor


交通廊道是我最熟悉的景觀建築與規劃設計業務之一。我的第一份正職工作,是在波特蘭的 CA City 事務所做配合新市鎮開發與都市再生工作的交通廊道規劃設計。這個經驗讓我養成在處理此類案件時,從路網規劃與道路設計並重思考。

路網規劃講求大尺度連結的成本效益、路網等級與型構分配、以及交通與土地使用的連結規劃。大尺度的連結規劃,通常關係到都市及產業計劃的需求,針對住宅與就業熱點,提供足量的道路連結,針對道路的類型提供完整的方案。再透過路網等級及型構的規劃,確認各區段內部的連結度。最後在審視區段內部的土地使用,是否需要針對路網等級及型構,進一步的互相修正及配合。我在 CA City 任職時也會和有經驗或有認證的經濟學家合作,審視現階段土地使用規劃,針對新市鎮開發及都市更新,進行適當的設計標準建議及策略提供,並指認適合的住宅與產業區位。

道路設計應該秉持著安全先於舒適、舒適先於便捷為原則進行。其中安全的部分應依照「零交通死亡」,而這需要五個要素共同達成:安全運具、安全駕駛、合宜速度、安全道路、醫療後送。而作為一個規劃設計師,我們的工作是透過道路設計,讓人很自然地使用適宜的車速,在妥善規劃的道路上,自然地做出安全駕駛的判斷。我在 MZLA 任職時配合具專業註冊資格的交通工程技師及土木工程技師,我們會審視目前的用路需求量及特性、沿路土地使用活動性質、空間型構、以及新開發地點的道路需求,針對道寬與車速、路型安排、駕駛道銜接性、停/等分流、號誌化、及縮小交叉區,用以減少危險交叉與處理壅塞問題。

在上述前提達成的情況下,我會導入舒適的原則,傾向使用「以人為本」的思維,讓不同移動能力的人,包含小孩、大人、老大人、輪椅使用者等,都可以安全地使用道路空間,並且提供相關的服務功能,例如照明、遮蔭、逕流分擔等。在英文中,這種觀念又稱為「完備的道路Complete Street」。

再來才能討論便捷,亦即在不影響前述功能的前提下,縮短重要點位間的道路長度或增加行車速度。常見的作為例如立體化,包含可穿越之部分地下化道路、覆蓋型地下化、高架化道路、或者坡度合宜的行人及輪椅穿越道等等。通常這樣的作為會出現在城際公路通過密集用路區域才會出現。

針對相關的交通路網路型的設計,歡迎進一步的聯絡我為您提供諮詢

葛倫戴爾市永續交通及土地使用規劃

配合洛杉磯捷運局的BRT建設,葛倫戴爾市規劃以腳踏車與輕運具達成「最後一哩路」串連地區與公車捷運系統。透過密集焦點的都市更新方案,鼓勵便捷且低碳的空發及運具使用。West Glendale Sustainable Land Use & Transportation Study完成於任職CA-City期間


胡德橋概念設計

胡德橋更新改建融入多功能步道。以原風格、歷史啟發、以及現代材料三種不同的造型風格設計提案。(任職MZLA期間)

葛倫戴爾市Broadway公車捷運先導研究

葛倫戴爾市配合洛杉磯捷運局預計興建BRT市政府委託進行市中心腳踏車道與公車專用道的先期研究。完成於任職CA-City期間。